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投资大师--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

罗伊•纽伯格应该是最受人羡慕的投资大师。长达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1年是亏钱,这个记录真正是前无古人,连巴菲特也无法超越。除了事业上的成功,纽伯格还拥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纽伯格投身华尔街之前,是没有上过大学和商学院经历的,这一点充分的证明投资这个事情是实战出英雄。

生年月:1903年7月21日, 罗伊.纽伯格的投资生涯长达68年,其中两个最大的亮点是:成功躲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灾和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溃,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难中都取得了骄人业绩。在他的职业投资生涯里,没有一年的记录是亏损的,从而被称谓“世纪长寿炒股赢家”。

1950年,他创建低佣金的“保护者基金”,后来成为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然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成就却全不在乎,他说:“我明白,金钱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不相信金钱;我知道艺术不能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相信艺术。”他最引以为傲的投资是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作为美国联邦艺术馆主席,追求艺术的脚步是他人生的轨迹,也是他成功的奥秘。

人生轨迹
罗伊.纽伯格1903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这一年他的父亲路易斯•纽伯格已经52岁了。母亲是伯莎•罗斯契德。幼年时期,他父母双亡。

1922年,不满19岁的纽伯格从纽约大学退学,进入百货公司做杂务和商品采购工作。在这里,他学会了交易的概念,并且总结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做生意是为了赢利;如果你过于贪婪就注定失败。1925年,纽伯格只身到法国巴黎闯荡。

1929年,纽伯格打算进入华尔街。很显然,仅仅依靠热情去闯荡华尔街是不够的,但是对于新人来说却至关重要。怎样在华尔街谋求一席之地对于纽伯格是件陌生的事,他打算从父亲的两个朋友开始找起。第一次打电话就碰壁了,他并未联系上想要见的人。不过他并未气馁,第二个人给了他面试机会,于是纽伯格从哈里——斯蒂格利茨公司的基层开始了学习和迅速成长的过程。当年10月,纽伯格就成为了交易记录员,并开始了对股票交易的研究。

从管理自己的钱开始,纽伯格用30000美元尝试了第一笔股票交易,到5月份就涨了12%,净赚5000美元。可是随后大萧条的序幕悄然而至,股市下滑的速度更快,很快进账就全部赔光了。

恰在此时,他研究已久的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价从高达574元下降,由于1股拆分为5股,股价从114元跌至100美元。纽伯格认为无线电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他说,“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股价高得可笑。”他开始第一笔套利保值操作,以100美元的价格卖空了300股无线电,恰好与所持有的30000美元的蓝筹股相等。后来无线电股票最低竟跌至两美元,正是这一笔操作在大萧条时期保住了他的资金,也让他确立了此后套头交易的信心和操作风格。

1930年4月3日,纽伯格进入了公司交易室成为了经纪人,他的市场操作手段也由此逐步成型:“当市场持续上升,我会提前进入跌势,当股市明显下跌时,我却处于涨势。”在大熊市的华尔街,纽伯格依然不亦乐乎,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不止。

纽伯格在哈里——斯蒂格利茨公司工作了十年,在这里,他积累了最初宝贵的经验。

1950年6月1日,纽伯格创立了“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由此奠定了他共同基金之父的地位。当时的共同基金都设有8.5%的高昂的预付佣金,而秉持为投资者办好事的理念,保护者基金史无前例的取消了这一规定。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推销员缺乏了佣金的激励,保护者基金开始的总价值才15万美元,几年后,增长到100万美元。后来消息逐渐传开,投资者开始认识到它的优点,基金规模增长就加速了。1976年,已达到7400万美元,1993年是16亿美元,而到了1997年,纽伯格写作《SO FAR,SO GOOD》时,保护者基金已价值80亿美元。

1958年夏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总量10亿美元。当时,人们是没有将这只股票列入热门概念的。纽伯格经过认真研究,意识到这是一家迅猛成长的公司,毅然买进了发行总量4%的股份,第二年,该股大幅上涨,后来又进行了一些拆股。纽伯格的一些客户都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

想在华尔街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纽伯格在华尔街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让一个巨大的潜力股从手中溜走。1960年春天,纽伯格公司看重了Minute Maid橙汁公司,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9月份,可口可乐公司吞并了这家公司,纽伯格因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及其他软饮料公司存在着激烈竞争,就把持有的股票卖掉了。事后他虽然懊悔不已,但这并不妨碍他已经取得了应有的“合理获利”。他的投资理念和巴菲特有所区别,他只要正确、客观地观察事物,不认为长期固守一项决策是一种好办法。

1997年,纽伯格已是94岁高龄,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我至今还记得自己有多厌恶我50岁的生日。50岁,半个世纪!那么老了!我那个时候比现在还老。现在我每天仍去上班。对我而言,工作就是玩乐。在华尔街做交易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发现它特别有意思,特别令人兴奋。我仍然喜欢挣钱,我希望你们也能挣到自己需要的钱,把它用于一个重要的目的—既能让自己开心,又能帮助他人。我发现那才是生命的真正快乐。”

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在纽伯格到华尔街之前,他在巴黎学习了四年艺术(1925-1929).纽伯格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可能遗传自他母亲对钢琴的狂热。
1928年,一本书激发了罗伊•纽伯格一生工作的动力——《文森特•梵高》——一本梵高的传记。他从这本书里了解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生前的痛苦与悲惨,现代社会对艺术家的冷漠与不公。纽伯格认为梵高如果早死5年(也就是32岁时),那他永远不会出名。因为像梵高那年创作的《吃土豆的人》,“在我看来真的是一幅很平庸的作品。但在那以后,在他死前的5年当中,他创作了精美绝伦的画作”。这给了他人生的目标:有能力大量购买那些活着的艺术家的作品,并从经济上支持他们创作。当时不到25岁的纽伯格虽然靠着遗产能过上舒适富足的生活,但是无法完成他大量购买艺术品的理想。于是1929年2月,他从欧洲返回纽约,开始了他在华尔街发家的梦想。

纽伯格曾经很风趣地回忆他为什么要去华尔街:“‘你为什么打劫银行’?妇孺皆知的大盗威利•萨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那儿有钱’。” “我之所以选择华尔街,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由于1929年后的华尔街大萧条,让很多代客理财的公司和个人绝望地退出,这倒给了纽伯格人弃我取的机会。他的投资公司非常成功。七八年后,他开始大量收购美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他从支持美国当代艺术家开始,买下收藏了他们的众多作品,并对每一幅作品都了如指掌。在与画商沟通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奇妙的一招——把画倒过来看。如果倒过来也不错,其艺术性就能得到证实。这理论听起来奇特,但是的确奏效。

纽伯格也很幸运,他收藏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之时,正是它们价值飞涨之际。坦白来说,纽伯格在二战之前开始收藏美国艺术家作品,绝对抄到了世纪大底。像他收藏美国抽象表现派的代表人物波洛克作品时,波洛克当时太缺钱了,连佣金都没收。

1958年,有画商想将4幅美国名画家贾斯柏.约翰的作品卖给纽伯格,每幅只出价300美元。25年后,贾斯柏的画作每幅就达到了1700万美元。
在纽伯格90岁之前,为了不让艺术家们重蹈梵高的悲剧,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收购艺术品。虽然他收藏的作品价值飞涨,但纽伯格从来没有把艺术品作为投资的对象,只用来收藏、展示和捐赠,从不把艺术品作为投资交易的对象,未曾出卖过一幅画作。因为他知道,出售某一位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会对艺术家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一旦艺术家想出卖作品时候,如果收藏家的售价低,就会破坏艺术家的事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