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上,所有人都知道要低買高沽,但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低沽高追,這和人性與情緒有莫大關係。
大部份投資者都曾經方寸大亂,當股市下跌時會出現恐慌情緒:(1)如果手上沒有貨,要在跌市中買貨,也是萬般不願。跌市,即是賣的錢比想買的錢多,跌市中買,就是和主流意見不同;人都是具社會性,希望被認同,獨立行事,有一定的心理壓力。(2)如果手上持有重倉的,更是痛苦非常,往往希望在最低位時壯士斷臂或引刀成一快。
以下是一個心理學的實驗,反映人的恐懼如何使我們的回報減低。
擲公字遊戲 樂觀派秤先
一個簡單的擲錢幣遊戲,你有20美元本金,可以玩20次。每次遊戲開始時,你會被問是否願意進行投資,如果你願意,成本是1美元。接着,一枚錢幣將公平地被翻轉,若翻出來是「公」,便可獲得2.5美元;翻出來是「字」,則損失1美元。
根據邏輯,該遊戲的輸贏機率一樣,因此最佳投資方法是你每次都玩。而每次投資的預估獲利回報是1.25美元,最終整體回報是25美元,獲得低於20美元的投資回報機率只有13%(即是比完全不玩更低的回報)。即使你在上一次投資贏了,亦不代表下一次投資會輸,畢竟錢幣是沒有記憶力的。
實驗人員決定邀請三組不同人士玩這遊戲:第一組人士比較特別,他們腦部受過傷害,沒辦法感受恐慌;第二組是正常人士,就似你我一樣,腦部沒受過傷;第三組人士腦部有受傷,但受傷部份不影響接收情緒反應。對此,你覺得哪組人士在遊戲中表現最好?
答案是,第一組人士不受恐慌情緒困擾,投資態度傾向樂觀,參與投資比例高達84%;第二組正常人的投資比例為58%;第三組人士的投資比例則為61%。
不會感到恐懼的那組人士,在上一輪輸錢情況下表現出絕佳定力,下一輪繼續投資的比例逾85%;另外兩組則跟第一組呈現巨大落差,就算只輸1美元,其恐懼和痛苦,讓他們下一輪繼續投資的比例跌至不足40%。
或許你會以為,隨着遊戲進行,人們會從錯誤中學習,並對遊戲掌握得更好,但事實不是如此。當實驗人員將20次遊戲拆分四回合,每回合玩五次後,結果發現,在四回合中不會感到恐懼的人,一直保持着相似的投資態度與參與比例;而那些正常人在第一輪五次遊戲中有70%參與投資比例,但到最後一輪五次的參與比例則跌至少於50%。遊戲進行越久,他們的投資決定就變得越糟糕。
等見底入市 基金唔buy
正常人懂得恐懼,所得的回報卻更低。由於這個恐懼的因素,有不少人認為,應該等市況跌到底,然後再「寧買當頭起」。不過,正如著名的對沖基金Baupost的創辦人Seth Klarman說:「歷史上證明,這個策略是非常錯……低位的成交非常少,而且反彈速度可以非常快;因此,投資者應該在跌市中買貨,縱然知道市況在黎明前可以再黑多一點。」
Thursday, November 20, 201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