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6, 2013

7 APRIL

與你分享五種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方法

在這裡,成功的積極語言思維就大有可為的。一個人進行積極語言思維訓練後,自知能力可以明顯提高。例如,朱建軍先生的「意象對話」技術就能提高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自己在一篇拙作篇名【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以一般的邏輯推理而言,「優秀」比「不優秀」的人生更為精彩豐富,你想當哪一種呢?

在許多時候,我們自以為了解自己,其實並不然,蘇東坡有首詩的兩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人的第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對現實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其含義很值得咀嚼。這個『現實』,也包括自己的現實,當然啦!如果把『現實』改成『真實』或『務實』,可能更貼近我們正統思維的文化內涵。

其實,在翻譯書充斥在國內書籍市場的同時,對於閱讀翻譯書籍的用句遣詞需要多做觀念上的調整,例如英語字「feeling」,可以解釋成中文的「感覺」、「心情」、「感情」、「知覺」、「感觸」,如果翻譯的人文學素養底子不夠,翻出來的意思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就有很大的落差,「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可以想見光是「閱讀」兩個字,還是需要讀者去判斷思考,才不會在原來作者透過翻譯者傳達到我們讀者閱讀時,失去原作的精神內涵。

很多成功學的理論書籍,均來自於國外作家,從這一點來說,不一定完全合乎我們的文化思想,此時,應該以中國歷史上已經成就非凡的聖賢豪杰為典範,「盡信書不如無書」,全盤西化只會逐漸忘記自己文化精隨所在,所以在我即將出書的【成就願景的八句箴言】裡,內容加入許多中國經典的聖賢智慧箴言,其用意在此,當老子的【道德經】已經翻譯成幾十餘種各國文字的同時,當【孫子兵法】成為先進國家軍事院校必讀的一本兵學經典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思索,身為中國人的你我是否常從古籍經典中吸取多少智慧,並且融入在生活中!

每次我在寫有關成就勵志方面的文章時,一定把曾文正公說的話搬出來,試著讓讀者有時間去看曾文正公寫的家書與著作,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毛澤東、國父與蔣中正三位偉人的思想精神的,不是國外聖賢豪傑,而是曾文正公的家書與如何訓練湘軍的治國之道,曾文正公說:「吾生平長進,全在受屈受辱之時」,這句話我思索好多時間,真正的成功,成就一番功業的聖賢豪傑,沒有經過「榮辱與共」的點滴磨難,真正的智慧與潛藏的內在能量是出不來的,「非經一番寒澈骨,那來梅花撲鼻香」,不是嗎?

可見,要想有過人的成就,必有過人的忍耐功夫,耐住孤獨,忍住煎熬,忍下挫折,耐得住失敗的內心傷痛;如果這些你都能「挺」得住,往後你很難再有大挫折大失敗,因為已經「沒有衝不破的難關,打不倒的敵人」,其實,真正的敵人是你自己,自己的「本心」,就像很多人小時候立定志向,到頭來慢慢發現並不容易啊!就跟自己的內心說:「不可能」,果真!就成為「Impossible」。

如果我們沉住氣,以曾文正公說:「讀書成就功業需『有志有識有恆』」來砥礪自己,那就算達不到輝煌的功業,也比你不立志有恒來得成就輝煌,不是嗎?

我常想「立志不難,難在守志」,與創業難,守成更難似乎相通;另外談到這個「志」,以書法的結構拆解開來,可以分成「士」與「心」二字,可解釋為讀書人的心,「心」的作用可大可小,可重要可不重要,可悟可不悟,端賴讀者細細思考體悟其中的絃外之音,可說可不說,可深可不深,誠如弘一大師偈語所說:「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你想成功嗎?透過細膩的洞察力,敏銳的聯想力及積極語言心理學的不斷激勵自己。說出來,喊出自信的語言來!成功自然像磁鐵般地向你靠攏。

1 熟背成功定律:曾文正公說:「讀書成就功業需『有志有識有恆』」,此外,先要擁有「優秀的習慣」思維,讓此種思維成為你「腦內的基因」,就像曾文正公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邏輯推理出「志強者智必達」。

2 作夢也想著它:日也想夜也想,你就會心想事成。日也做夜也行動,你就會日積月累,積沙成塔,進而水到渠成。

3 利用散步時於空曠地方大喊:「我志在成功。」如果你持續一段時間,你將發現,你的信心動能至少是以前的數倍以上。做起事情熱力四射,開始又回到十幾二十歲的衝勁年代,年輕真是一種feeling,與年齡無關,與思維有很大關係。

一下子,你彷彿回到以前,時間好像可以倒帶,像看影片時倒帶到想看的劇情畫面,誰說時間一去不回頭?

愛因斯坦曾說:「時間跟空間是相對的,並非絕對。」我覺得這個「相對」包含了人的信心、旺盛企圖心、高度的成就動機以及驚人的腦細胞活化等等。這些都有助於聰明的你「將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

這就是腦細胞活化促使「時間與空間」活化有彈性,此時,你的思考邏輯、思考技術會大幅進步;相對地,你的「時間」不受一般思維的影響,它變得富有生命力,一種有別於當下一般人的能量。可以超越時空而與整個宇宙的能量同步進化。

4 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相信永恆:每天喚醒願景,喚醒你潛意識裡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成就願景的力量」。

願景同科學理念一樣,珍惜過去,更重視未來。因為科學家們不斷的發現、發明更新、更棒的新科技,引領我們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願景一樣有這種趨勢與力量。它同經濟學的原理一樣,「1+1>2。」而且會產生無限的可能能量。就像愛因斯坦劃時代的偉大公式:E=MC2 一樣,用很少的質量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一般,讓我們驚訝於願景的力量及影響力。

5 量變到質變:當自己靜下心讀書寫作練書法時,發現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從量變到質變」,我請益的名書法家杜忠誥老師,他教我們書法是大量的臨帖,那段時間曾經熬夜寫到凌晨三四點,弄到心力交瘁後才發現到「字外求字」四字箴言,也就是說「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裡,其中的困頓煎熬,絕非外人所能想像。

然而這段時間給我很多思索的機會,誠如曾文正公說:「精神專一奮苦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我真是從中體悟非常非常的深,而且會「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孫子兵法的精隨在「求全」,「委屈」以「求全」,求一個「真、善、美、忍」,後來發現到一件事,要成為格局高雅高尚的「真、善、美」精神藝術層次,「忍」字訣的克己砥礪工夫非常重要,「本心」提升到「淡泊明志」的過程裡,就是一種「忍」,耐得住孤寂磨難挫折,說穿了,在量變到質變的蛻變功夫,也就是「委屈」以「求全」的完美境界。

最後想提醒讀者朋友們,老子云:「禍福相偎相依」,

古云:「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莎士比亞說:「世上無福也無禍,全在自己怎麼想」,與各位讀者朋友共勉之。

改變自己 改變未來

在日本壽險業被尊為「推銷之神」的原一平,從小個性頑劣,曾殺傷老師,窮得露宿街頭,親戚、朋友都認為他是「廢人」,後來,卻因遇到一位老和尚,就此改變一生。有一次,他來到寺院向老和尚招攬保險生意,老和尚聽完他的壽險經,就告訴他說:「對於你所說的內容,一點都引不起我想保險的興趣。」老和尚接著說:「人不管從事任何工作或與人交談,一定要具備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將來也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

「年輕人!試試改造自己吧!一個人必須清清楚楚認識自己,你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嗎?在你考慮為別人做保險之前,一定要先徹底地注視自己,反省自己,然後才能認識自己。」老和尚的一席話,像是當頭棒喝,使他從此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而成為圓熟的人。

有很多人常用自己的概念強迫父母先生妻子兒女聽他的話,要親人朋友能改變觀念、習慣。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大多數的人想改造這個世界,但卻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其實,人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造自己。一個人能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很重要,因為,這是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也是能否獲得「機遇」的關鍵。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曾建議年輕人在想下一階段要什麼時,首要之務就是先認識自己,尤其要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在認識自己之後,接下來再認識職場,因為隨時都有面臨失業的一天,所以,每個人在職位上最大的保障就是隨時要接受考驗、挑戰,保持進步。

華嚴經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認識自己,惟有改心換性,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個人能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捨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改造自己的軟體,擴大自己的格局,就能許自己一個不同的未來;能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透過自我改造產生實質正向的變化,如此,便能得到幸福快樂,也就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贏家。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雄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终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没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

這隻雄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拍打翅膀,就這樣,它终於飛了起來!秘訣: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相信自己」
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都有很强的信心,他們既會在自己内心裡相信自己,也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這種自信心。成功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

典型案例:英特爾總裁葛洛夫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堅持與自信成就了英特爾今天的偉大霸業。

「持續創新」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這一點對於任何領導人或公司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就喪失了創新能力,而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創新頭腦的人是不怕變革的。

典型案例:耐吉不斷改進自己的運動鞋,以適應人類行走和奔跑的需要;不斷尋找為當時年輕人所接受的明星作為代言人,希望永遠被認為是「酷」的代名詞,没有持續創新,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耐克就會被年輕一代抛棄。

「不斷學習」
處在今日網際網路的時代中,你於三五年前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可能發現已經不足以應付現在的科技新觀念,也就是說:「今日的時代是一個知識快速貶值的時代」,唯有不斷學習,吸收新資訊,方能在未來的資訊科技裡,掌握新趨勢,掌握住時代流行前端。

正的寶物——希望

亞歷山大國王為了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率領軍隊征服世界。他喜歡將收藏的寶物分配部屬,有一位侍臣看了忍不住說:「陛下把那麼多珍奇寶物都分送出去,您的寶庫會變空。不知陛下為何要這麼做?」亞歷山大國王神態自若的回答:「我並沒有將全部的寶物都送出去,我所密藏最心愛的寶物,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會放棄。」

「陛下所謂密藏的寶物是什麼?」「它叫做『希望』。有希望才會有今天的我。」「希望」是脫離慾望不可或缺的向上之志。

希望是由自己發現得來的,藉由徹底參悟的過程心領神會,不是透過追求、慾望和野心建構起來的。希望也是心理健康或病態的決定性因素。能在生活中看出希望的人,處處表現出自信、主動、樂觀和開闊的胸襟。而看不出希望的人,就顯得消沉、憂鬱、墮落和隨波逐流。

曾經在一張卡片裡看到這樣一段話:

一天是一個小圓圈,
一月是一個中圓圈,
一年是個大圓圈。
圓圈有大小,但是,圓心相同,
一整年的酸、甜、苦、辣從圓心,
像箭一樣放射出去,
而不變的仍是圓心。
願牽繫你我的圓心相同,
迎接希望無窮的未來。

駕馭自己

一個人的「情緒」和「心境」,會影響自己的未來!一個「動不動就發怒」的人,表示幼稚得「還無法駕馭自己」。人在憤怒時,必須克制情緒,「不慌不亂,有條不紊」地理出一條路來。有一天,我從彰化師大圖書館回家,途中,經過一家理髮店,想到自己一頭長髮,該剪了,就往理髮店走去。一男士熱誠地招呼我,並說他是「店長」。好吧,就給男店長剪髮好了,看看他手藝如何?

剛讀完書累了,不想說話,我靜靜地看著前面的鏡子。後來店長問我:「先生,你想聽故事嗎?」我點點頭回應。店長又說:「那太好了」,我又微笑地點頭。

「我最近看到美國有個醫藥發明家,他說,他小時候很喜歡喝牛奶;有一次他打開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結果沒拿穩,手一鬆,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這店長一邊幫我剪頭髮,一邊說道:當時,這小孩子嚇呆了。縮在牆角,因為牛奶灑滿廚房的地上,媽媽可能會臭罵他。可是,當媽媽走過來看到時,卻說:「哇,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牛奶海洋,好漂亮哦!」這小孩聽媽媽這麼一講,突然就不害怕了。這時,媽媽又對小孩子說:「你好厲害哦,媽咪長這麼大,都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耶,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乾淨?」後來,媽媽就拿著抹布、清水等用具,帶著兒子一起把廚房打掃一遍,整個廚房也變得乾淨無比,這時,媽媽又把兒子先前打翻的塑膠牛奶罐,裝滿了水,放進冰箱,然後再教他,怎麼拿才不會打翻?-必須用雙手一起拿,牛奶才不會鬆掉,才不會打翻在地上。

坐在理髮座椅上,我原本昏昏地想睡覺,可是,聽店長這麼一講,咦,似乎很有道理。每年我教了兩百多位學生,經常看到學生疏忽粗心而出錯,我該如何處理呢?我會不會怒氣衝天,大聲罵他:「你那麼笨啊,連這點小事都不會啊?」

我在想,應該不會這樣講學生,我可能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下次記得不要再犯了。」然後,希望他不要老是出錯,哈!我很驚訝,自己因為原諒學生的小小錯誤,讓自己心情始終維持在快樂輕鬆當中。

美國小孩的媽媽不是這樣自己擦拭,而是叫小孩和她「一起收拾」、「一起承擔」自己不小心做錯的事;而且,還把牛奶重新裝滿水,再教小孩怎麼拿,才不會「再次出錯」!

正因為這樣,那美國小孩,他後來就「不怕做錯事」,也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地嚐試、實驗;儘管有時還是會出錯,但他都學習用「心平氣和」的心來看待,並勇敢地「自我承擔」所做的一切。

心理學家說:「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你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是於事無補,大聲責罵小孩,也只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懼而已;而且,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喲!但在生活中,當錯誤已是既成的事實時,就必須勇敢面對、勇敢承擔;歇斯底里地發脾氣,不僅使別人遭殃,受害最大的更是自己。」

事實上,一個人的「情緒」和「心境」,會影響自己的未來!一個「動不動就發怒」的人,表示幼稚得「還無法駕馭自己」。人在憤怒時,必須克制情緒,不慌不亂,有條不紊理出一條路來「情緒」是可以學習的,在覆水難收時,可以如同本文中的媽媽一樣,用「正面思考」的方式,和顏悅色地教導孩子、處理事物。

假如我們天天用心經營自己、學習掌握自我情緒,有一天,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自我新發現」-我的火氣變小了、我不輕易動怒了、我的修養進步了!

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去面對,選擇好的心情才能讓學生感受快樂的好心情,不是嗎?

堅忍以圖成 寧靜以致遠

作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要學會忍受孤獨,這樣才會成熟起來。年輕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慣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來,有時連一個可以傾心說話的地方也没有。這時,千萬别浮躁,學會静心,學會忍受孤獨。在孤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不要因為寂寞而亂了方寸,而去做無聊無益的事情,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宋人蘇軾《留侯論》曾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有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有人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誤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的人,不消說,應該就是懦夫了吧!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上面文章所述,說明了大勇者的行為,不在暴躁,而在沉著。「一忍,可以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一個人的胸懷坦蕩磊落,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那麼也就無事不能成、無功不可就了。

古代所謂的豪傑人物,一定都有超常人的修養,更有著忍耐一般人所不能忍的工夫,心字頭上一把刀謂之忍,你若挨得過這把刀,寸寸心血會教你成功。

古代文人陶覺認為;「聞譽勿喜,且慮其或無;聞譭勿怒,且慮其或有。」平心靜氣的仔細想想,的確也是如此,能夠聽到讚美的言語不沾沾自喜,聽到譭謗的言語不怫然變色,也就能超然於世俗之外,不為得失而縈懷,而臻於爐火純青的不敗之地了。

人類行為之過失,一如樹木之枝葉蔓生,必須加以適當之修剪,方能成為可造之材;針砭之言對一個人來說,一如刀剪斧鋸,與其視為傷人之利器,何妨看成是切除毒瘤惡疣的手術刀具呢?

能包容一切,方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後必能改變一切,克服一切。所謂大肚能容、逆來順受,並不是天生的窩囊廢,相反的他正是一個成大功、立大業的強者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