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春秋末期楚国人,出生于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出生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他以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载入史册,又以善于聚财而被民间尊称为“文财神”。
身世之谜
范蠡的出生时间,史料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从史书记载的各种资料上分析,大约可以推断出范蠡的出生时间。《史记》记载,公元前494年,当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角逐江南霸权的时候,范蠡就已经是越王勾践幕府的大夫。逻辑上,此时的范蠡应该在三十岁左右。以此推算,范蠡的出生年代应该在公元前520年左右。
史书记载,范蠡最初生活在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后来和当时的楚国大夫文种一起到越国谋求发展。
不少资料都记载,范蠡是范姓始祖士会的后代。今天流传在民间的关于范蠡身世的各种版本,也不约而同的支持这种说法。不过,如果范蠡是范氏始祖士会的后代,从逻辑上很难自圆其说。
《左传》记载,公元前593年,士会就已经出任晋国的中军元帅,并获得封地“范”,而同一时期,士会和他的范氏后人在当时的晋国就已经声势显赫。从士会去世到范蠡的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在晋国位居公卿高位的范氏族人,应该没有理由在这一时期远赴楚国。另一方面,由于和士会同时出现在史料中的范姓先人多活跃在楚国,所以,范蠡的先祖很有可能不是出自于士会。那么,范蠡是否是楚国范姓族人的后裔呢?由于资料所限,今天已经很难追溯楚国范姓的来源与流变。因此,关于范蠡与楚国范姓的关系,更是无从考证。
越国大夫
范蠡出现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舞台上,起源于越国国王勾践。而在效力于越王勾践之前,范蠡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出生地,宛。
相传,出道之前的范蠡年少轻狂,桀骜不逊,以所谓的“狂人”而著称于宛地。当时,春秋名士文种是宛的地方官,为了找寻人才而派人拜访范蠡。当听说范蠡生有“狂”病的时候,文种没有真的将其视为“狂人”,而是亲自和范蠡交谈,这才发现这位所谓的“狂人”其实是一位旷世奇才。而同样胸怀大志的文种似乎找到了一位知音,二人从天文地理聊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共同的志趣使二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据史料记载,文种和范蠡在交谈中,都认为吴越之地(今江苏、浙江一带)将要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新霸主,两个人就决定一起离开楚国前往吴越寻求更大的发展。
范蠡和文种先到了吴国。当时的吴国国王阖庐在大夫伍子胥的辅佐下,盘踞江南肥沃土地,向南沿江而下,攻破强大的楚国,并一度让楚国的首都沦陷。文种和范蠡认为吴王既然已经有了伍子胥的辅佐,自己在吴国不会有用武之地。二人决定转而投奔紧邻吴国的越国,建功立业。
越王勾践被范蠡和文种的雄才大略所折服,认为自己得到范蠡和文种二人,图谋一方霸权的雄心将指日可待。于是,越王同时封范蠡和文种为大夫,让范蠡主外,文种主内,共谋霸业。但是,越王勾践对范蠡的器重却引起了当时越国大夫石买的不满。石买看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诋毁范蠡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自负的范蠡见越王勾践并不完全排斥石买的谗言,就索性离开勾践独自在楚国和越国游历,以此表明自己的坦荡襟怀。后来,在文种的调和之下,范蠡才重新回到越国,继续与文种一道辅佐越王勾践。
公元前496年,在勾践刚登上王位之际,吴越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战。战争尚未打响,越国军队突然派遣敢死队高喊着口号冲到吴国军队前去自杀,引得吴国军队争相观看,自己乱了阵脚。越国军队趁机混入吴军,混乱中,吴军大败。曾经名震一时的吴王阖庐也在这次大战中负伤。
正史中没有记载,此次吴越之战中,范蠡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讲述吴越地方历史的《越绝书》中记载,范蠡在这次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始辅佐越王勾践。
激流勇退
公元前494年,接替阖庐出任吴国国君的夫差兴兵伐越。越王勾践没有听信文种和范蠡的意见,被吴王打得大败,不仅失去了大部分国土,而且失去了和吴国争霸天下的资本,越王勾践成了没有国土的国君。最为艰难的时刻,范蠡和文种不仅没有离开勾践,反而坚定第和勾践站在一起,继续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为越国的复兴保存实力,积蓄力量。
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东山再起,挥师讨伐宿敌吴国。在这次战役中,范蠡的军事策略被勾践所采纳,越国不仅打败了吴国军队,而且活捉了吴王夫差,越王一雪国破家亡的耻辱,而这时,距离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整整二十年。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的故事,成为今天激励人们不怕失败,奋发图强的一段佳话。
为表彰范蠡对越国的巨大贡献,勾践让范蠡替自己杀了吴王夫差,范蠡婉言谢绝了,范蠡说,我只是一个臣子,怎么有资格去杀一国之君呢。勾践又让范蠡替自己刑罚夫差,范蠡也以同样的理由谢绝了。从今天已经掌握的资料看,范蠡之所以拒绝越王勾践的美意,一方面是范蠡对一国之君的敬畏,另一方面,在辅佐越王勾践重新获得政权后,范蠡已经看出了勾践是一个可以同患难,却不能共甘甜的君主。也就是在勾践准备对他论功行赏的时候,范蠡已经萌生了激流勇退的念头。
灭掉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大会诸侯,被周天子赐封为“伯”(相当于诸侯国的首领)。从此,越国纵横吴越之地,成为江南霸主。此时,成就越国霸主地位的谋士范蠡却激流勇退,率领家人悄然离开了越国。史料记载,在离开越国之前,范蠡曾经劝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希望文种和他一起离开越王,但是文种没有听信范蠡的劝告,最后落得被越王赐死的命运。
聚财高手
相传,范蠡和家人是乘船离开越国的,这与越国处在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是吻合的。离开越国后,范蠡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转变,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据说,范蠡最初到了齐国,并且自称 鸱(chī)夷子皮。 在齐国海边(大约是今天山东半岛的威海一带),范蠡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生意场上大展宏图,居然很快成为当地巨富。
齐国人认为范蠡是个贤人,就推举他做齐国的国相(宰相)。范蠡认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平民一跃成为国家的宰相,对国家不利,对百姓也不利,于是就归还了相印,把家中财产分给乡邻,再次开始隐居生活。
相传,范蠡十九年中换了三个地方隐居。但是,因为范蠡才智十足,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因为善于经商而成为当地巨富,以至于闻名天下。范蠡为了隐姓埋名,也在十九年中三次散尽家财。
在范蠡那个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一位家藏万贯的商人,但是,子贡却做不到范蠡那样几次散尽家财后还能再次成为巨富。而且,在传说中,范蠡比子贡更为富足。
因为范蠡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就,后人称范蠡为“商祖”、“商圣”,而且,范蠡也被后人作为“财神” 之一而拜祭。
中国公认的财神通常是指被称为赵公元帅的赵公明。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范蠡也被尊为财神。范蠡经商致富是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了寄托自己致富的愿望,希望自己像范蠡一样生财有道,人们就尊范蠡为文财神。被尊为文财神的还有商朝末年的忠臣比干,而比干还是林姓公认的始祖。在民间,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则被人们尊为武财神。除这四位文武财神之外,中国还有三位财神,偏财神五路神和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为了区别于其他财神,赵公明被称为正财神,供所有人参拜,而另外六位财神,则由于地域不同而并不被所有人认同。范蠡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加入财神行列的,现在已经很难确认。人们尊范蠡为财神,也是对范蠡生意成功的一种认可。
流传千古的生意经
范蠡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的谋士之一。在他离开越国后,他的经商之道与他的经商成就一起,为后人所传颂。《史记》和《越绝书》等史书都记载了一些范蠡的经商之道,后来,人们根据这些记载和一些民间传说,总结出了一套范蠡“生意经”流传于世。范蠡的“生意经”被冠以《陶朱公守则》等各种名字,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大同小异,分为十几则。
范蠡的生意经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条目数也不一样,下面的十六条陶朱公守则来自于江苏省无锡市蠡园春秋阁内的木刻: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约,奢侈则用途竭;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宜失;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优劣要分明,苟且则必糊涂;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货低;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范蠡的“生意经”不但被历代中国商人奉为典范,国外不少经济学家和成功商人也对范蠡的“生意经”十分推崇。日本经济学博士酒井甫甚至根据范蠡的经商思想设计出一套“金玉良言星云图”。这幅“金玉良言星云图”也被作为纪念范蠡的一件作品,雕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范蠡公园的一块石碑上。
Sunday, October 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