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丁香性温、味半,归脾、胃、肺、肾经,具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胃寒呕吐,呃逆,以及肾阳不足所致的阳萎、脚弱等症。 丁香树属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其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干燥花蕾名公丁香,成熟果实名母丁香,又名鸡舌香。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岛盛产丁香。据考证,古时爪哇国人,口噙丁香,以使口气芬芳。公元前200年,爪哇国使臣觐见汉朝皇帝时,进献丁香。东汉应邵在《汉官仪》中记述:汉桓帝刘志“赐侍中于存以鸡舌香,令含之。”原来于存因年老口臭,皇帝怜惜这位老臣,特赐此物以除口臭。这是1800年前的事,鸡舌香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口香糖”了。
传统中医认为,“齿疳”等口腔疾患, 多为阳明胃经湿热上攻所致,丁香能散阳明之邪,故可消除多种口腔病症。古医书中收载有相当多的口香剂与口香糖丸,其配方大多离不开丁香。治口臭,可用丁香1-2只含服或泡水J良,或常咀嚼丁香、小豆寇等清香食品。治龋齿疼痛:可取公丁香10粒,研细末贮瓶中备用,痛时将丁香粉纳入龋洞内或牙隙处,一般数秒钟即能止痛。重者可连续使用2-3次;也可将丁香油滴入龋洞,痛即止。治口臭或用于口腔保健,可取丁香2份,厚朴2份,薄荷1份,将以上药物采用蒸馏法,馏取挥发油,密封贮存备用;或每次取公丁香4克,厚朴4克,薄荷2克,用开水浸泡15分钟,滤去药渣后使用。用时先取温开水50毫升,加入丁香漱口液O 5-1.0毫升,摇匀后含漱;牙痛者可用棉球蘸少许上药贴在牙痛处,或用开水浸泡液合漱。
中医认为丁香性温、味半,归脾、胃、肺、肾经,具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胃寒呕吐、呃逆,以及肾阳不足所致的阳萎、脚弱等症。例如治胃寒呃逆,可用丁香5克,橘皮15克,水煎服;治反胃,将丁香15颗,研成细末,以甘蔗汁、生姜汁和丸,如莲子大,含咽之;治脘腹冷痛,用丁香、吴茱萸各15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饭前温酒调服。现代分析表明,丁香含挥发油,主要为丁香油酚和鞣质、齐墩果酸等,丁香油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抗菌、驱虫、止痛及产生麻醉、抗惊厥等作用。目前利用其健胃、抗菌特性以治疗腹泻,已取得较理想的疗效。方法定:以丁香30克,炒车前子20克,荜茇10克,胡椒、肉桂各5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0~300毫克,置脐窝内(脐部发炎或过敏者忌用),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一般1-2次即可使大便恢复正常,此法对小儿尤为奏效,亦可用丁香2克,草果4克打碎,分别炒焦黑存性并研细末,再炒250克面粉至焦黄(以味香不苦为宜),加入200克食糖,趁热在锅内搅匀成颗粒状,每次2-3匙口服,小儿酌减。还可以丁香5-10克、肉桂4-6克、木香5-10克,研成细末,置于纱布袋里,用绷带缚在小儿脐上一夜,一般用药1-3次则见效。
此外,治麻痹性肠梗阻,用丁香30-60克,研细末,加75%酒精调和(对酒精过敏者可用开水),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6—8厘米,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大多经用药1~3次,用药2小时后即可听到肠呜音,4-8小时排便、排气,效果满意。
Saturday, September 6,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